“运动无限,气象万千!”
7月26日,作为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,兴隆湖畔洋溢着活力澎湃的氛围。火炬至此传递结束,意味着2025年成都世运会即将盛大开幕;从大运会到世运会,这是城市再启新程,牢记嘱托担使命的奋斗回响。
202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。“益,古大都会也。有江山之雄,有文物之盛”“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,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”,催人奋进的殷殷嘱托,声声入耳、念念于心。
两年来,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,成都进阶启航,在对标对表中谋划城市发展、在站位全局中扛牢使命担当、在深化改革中推动重点突破,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、迈出新步伐。
展开剩余84%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,成都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;基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,成都促进城乡共富共美和社会公平正义;基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,成都推动“物的全面丰富”和“人的全面发展”;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成都实践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理念;基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,成都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……
今年上半年,成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108.2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8%。齐心唱好“双城记”、全力建好“示范区”、携手做强“都市圈”,当下的成都,正聚焦“三中心一基地”核心功能定位,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、“十五五”谋划之年。刚刚召开不久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,并确立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六个维度。锚定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,拼搏奋进、创新创造,成都正续写着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新篇章。
(一)
迈步高质量发展,城市的高度与温度,如同鸟之双翼、车之两轮。
7月18日,上午10点40分。
中国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在成都点亮,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商业化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,“人造太阳”的梦想加速“照进现实”。
而就在当晚,停泊在东门码头的游船,又满载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夜游锦江,沉浸式感受穿越千年的成都夜色。
一面是璀璨闪耀的科创之光,正在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澎湃的动能,另一面,不断被活化利用的历史文化,不仅延续了历史文脉,更展现了城市的特色和精神气质。当创新与文明软硬实力耦合叠加,成都,正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,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壮阔图景和勃勃生机。
新质生产力澎湃起势——
增强创新能力,高标准推进西部(成都)科学城等建设,深入开展“科创天府·智汇蓉城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,组建成都场景创新促进中心;做强产业园区,部署实施“优化提质、特色立园,赋能增效、企业满园”行动……今天的成都,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深度融合,已拥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数量为西部之最。
文明底色不断擦亮——
连续6届蝉联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,“成都造”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位;今年以来,55场大型演唱会拉动综合消费31.5亿元,全市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1.6亿人次……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推出“公园城市·幸福成都”文商旅体品牌,成都以文润城的实践还在延展交融。
坚持内涵式发展,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实践中,成都的一张张“成绩单”,正将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景。
(二)
8月3日晚,当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全要素彩排顺利结束,一项舞台上的设计细节,让不少参与者倍感亲切。那一幕还原的,是成都人日常在天府绿道上骑行的惬意生活。
透过艺术创作,这背后正是城市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: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,而要统筹布局生活需要、生态需要。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存量提质”的发展阶段,城市的现代化建设,也意味着要为市民的诗意栖息创造条件。在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中,成都始终将宜居和美丽作为城市发展的基底。
一方面,城市的幸福力,被具象化为细致入微的烟火点滴。
连续16年获评“最具幸福感城市”;截至5月,完成投资392.37亿元,今年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项目提前实现过半目标;第一批堵点治理清单于6月底已全部完成,第二批151项任务完成率达81%,成都启动“开门治堵”以来,上班的路更畅通了,上学的路更快捷了……幸福是城市的“里子”,也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。
另一方面,山水林田交错的自然力,被深深植入街头巷尾的城市肌理。
目前,成都已建成各类公园超1500个,不论是“金角银边”的绿色空间,还是有“绿心”“绿肺”之称的生态公园,“公园20分钟”快乐,在成都“抬脚就到”;天府绿道总里程已超过9600公里,下一步,通过优化串联多级生态体系,更多绿色将铺展到市民“家门口”;还有今年上半年45次的遥望雪山,以及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超2600亿元……
作为有机生命体,城市更舒适便利、绿色低碳的背后,也是其有序生长的反映。答好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考卷,成都正努力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(三)
“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,老百姓的幸福乐园。”
当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那么对现代化发展的不懈追求,就离不开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,离不开城市的韧性与智慧。
优化城市功能,需要更安全可靠的环境构筑。
防患于未然,成都深入开展安全隐患“大排查、大曝光、大整治”,以“小切口”专项治理筑牢城市安全防线。还有做在日常、重在平常,针对城市常见的道路、桥梁以及内涝问题,成都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,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建设、运营、治理水平,道桥智慧监管云平台、“一路一档,一桥一码” 、智慧排水综合管控系统等创新举措,不仅有力应对了各类风险,更让城市的韧性体系更完备,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。
提升治理效能,需要以数字化技术赋能。
“智慧蓉城”通过分层分级响应处置机制,让市民诉求15分钟抵达镇街;打造“蓉政通”“蓉数通(报表通)”“蓉易+”服务等品牌,让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、数据资源“一网通享”;与“微网实格”双向联动,目前已形成3045个社区总网格,配备微网格员15万余人,打通智慧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……
城市之进,不在一朝一夕的跃升,而在一以贯之的坚持。以更开阔的视野做好各项工作,加快转变城市发展理念、发展方式、发展动力和工作重心、工作方法,成都正努力拼出城市奋进的万千气象。
新起点,再启航。成都将“敏感敏锐、立说立行、创新创造、认真较真、实干实效”作风贯穿城市工作全过程,在阔步未来的进阶之路上,定能不断开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局面。
发布于:北京市尚竞配资-散户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查询-股民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